網(wǎng)站制作NEWS
我為什么支持鐘薛高
最近,有著“雪糕刺客”之稱的鐘薛高被推上風口浪尖,我們不禁要想,為什么鐘薛高能把雪糕買得這麼貴?這是一個商業(yè)問題,我們要從商業(yè)的角度分析。
首先一個顯而易見的理由是消費升級,說的簡單點,就是現(xiàn)在大家都有錢了,所以總想買點好東西。鐘薛高走的是高端路線,很多時候大家買鐘薛高并不是因為喜歡吃,而是通過這種行為來展示自己的身份區(qū)隔和社會區(qū)隔,也就是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,自己屬于哪個社會群體。
第二點是錨定的目標物不一樣。我們拿鐘薛高和五毛錢的雪蓮比,那當然覺得貴了。我們比較雪糕的價格,往往是拿自己小時候吃過的雪糕比較,所以當然會覺得貴。但是放在今天的環(huán)境當中,十幾塊錢的雪糕,其實并不算貴。而如果我們錨定的對象是其他快消品,就更不貴了。我們平常買30多一杯的咖啡和奶茶,也并不見得有多心疼,為什么30塊一根的雪糕就會覺得貴呢?當錨定對標的對象變了,產(chǎn)品的價格內(nèi)涵就會發(fā)生改變。
第三點是營銷價值。 鐘薛高董事長林盛說:鐘薛高剛起來的時候,兩周鋪了五千多篇小紅書推文。如此密集的信息轟炸,讓顧客將鐘薛高的產(chǎn)品跟高端和健康綁定在一起。產(chǎn)品怎么樣不重要,你認為產(chǎn)品怎么樣很重要,當顧客都認為鐘薛高就是高端和健康的代表的時候,品牌就算站起來了。而這些宣傳成本和渠道成本最后就會分攤到每個消費者的頭上。
對于同一個產(chǎn)品,不同的商家選擇不同的策略,有人走薄利多銷,廣種博收;就有人不在乎銷量,走高端市場。就好像有人賣二鍋頭就有人賣茅臺,有人賣義烏皮帶就有人賣愛馬仕,那為什么有人賣雪蓮,就不能有人賣鐘薛高呢?
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鐘薛高有多貴,真正的問題是你為什么要買?有人說因為便利店收了鐘薛高的渠道好處,所以只賣鐘薛高,從而擠壓了中低端雪糕的市場,這個觀點乍一聽似乎有道理,但是你仔細一想就知道答案并不會這麼簡單。
首先商店的目的是賺錢,只有東西賣出去了商店才能賺到錢,如果一個商店里全是鐘薛高,但卻賣不出去,那么商店就不可能為它提供展柜。因為即使賣不出貨,房租和電費也一樣要交。
不管出于結賬時放不下面子還是什么原因,有顧客買愿意買單,才是鐘薛高可以出現(xiàn)在商超的真正原因。
現(xiàn)在假設你是商家,賣一只鐘薛高的利潤是賣30只小布丁的利潤,讓你二選一,你會怎么做?一定是賣鐘薛高對吧?其實也不盡然,這其中必須有個隱藏條件,那就是小布丁的銷量×小布丁的利潤≤鐘薛高的銷量×鐘薛高的利潤,為什么還有等于號呢?因為賺同等的利潤賣鐘薛高占用的冰柜體積更小,如果你學過經(jīng)濟學或者接觸過商超行業(yè)就會知道,超市里真正稀缺的并不是商品,而是空間。
商店超市不是慈善行業(yè),他們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,這一切的背后是商業(yè)和利益的考量。別再抱怨超市里都是鐘薛高了,那是我們消費者自己用鈔票投票投出來的。 要想解決“雪糕刺客”這個問題,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不買。堅決不買,讓商超賺不到錢,他們自然就會調(diào)整策略,選擇其他品類的雪糕。拿起鐘薛高沒什么問題,礙于面子不好意思放下,才是問題!
這一次鐘薛高被推到風口浪尖,儼然有一種“墻倒眾人推”意思。但是,鐘薛高的雪糕高溫不融化,是產(chǎn)品的問題還是賣點,我個人覺得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。在夏天吃過冰棒的朋友都應該有過這種經(jīng)歷,冰棒還沒吃完就流得滿手都是,手上黏糊糊的特別難受,有的時候弄到身上就更麻煩了。在我看來鐘薛高高溫不融化是針對這個痛點的改良設計,應該是產(chǎn)品的賣點才對,可是現(xiàn)在卻被當作問題在批判。
雪糕容易融化,并不代表雪糕就一定要融化。雪糕融化只是因為種種限制做不到不融化罷了,現(xiàn)在能做到了,你卻拿這個攻擊它,是不是有點不講道理了?至于加卡拉膠,先不論其跟雪糕融不融化是否強相關,即使是,那這也是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,更是冷凍產(chǎn)品常用的添加劑,只要不超標,大家都可以使用,為什么鐘薛高就不能添加呢?對此我倒我同意人家的回應:“用這種方法評斷雪糕品質(zhì)的好壞并不科學?!比思艺f得沒毛病啊!
但是大眾是容易被輿論引導的,輿論只要告訴大家鐘薛高高溫不化,爆出“卡拉膠”事件,再加上鐘薛高的高價策略,大家就會自動腦補鐘薛高黑心商家的形象。這就是輿論的力量,真相是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大家覺得真相是什么。
但我覺得,我們不能因為人家價格高、毛利大、賺錢多就去砸人家窗戶,這沒道理。我沒吃過鐘薛高,并且也不打算買,但我真心不希望它倒閉。有它在,會讓雪糕的種類更豐富一點,有一天你想嘗嘗貴點的雪糕,不會沒得選,這就夠了。
多重隨機標簽